多层穿梭车之所以能实现 “多层穿梭” 作业,核心在于其立体协同作业机制与软硬件深度集成技术。以下从机械结构、控制系统、作业逻辑三个维度拆解其工作原理,并结合实际应用场景说明:
多层穿梭车的 “多层穿梭” 主要由以下部分构成:
1. 水平轨道(巷道轨道)
功能:供穿梭车在同一楼层的不同货位间横向移动,形成水平作业面。
布局:每条巷道对应一组货架(通常高度达 10-30 米),轨道嵌入货架底部或两侧,精度误差控制在 ±2mm 以内,确保穿梭车高速运行时的稳定性。
示例:在电商仓库中,单条巷道可容纳数千个货位,穿梭车通过水平轨道快速定位到目标货格。
2. 垂直提升机(电梯式升降通道)
功能:连接不同楼层,实现穿梭车的垂直转运。
结构:
提升机内部设有独立轨道,与各楼层水平轨道无缝对接;
搭载高精度编码器,定位误差≤5mm,确保穿梭车出入时的精准衔接;
支持多台穿梭车同时升降(如双工位提升机),提升垂直运输效率。
场景:当订单需要跨楼层拣货时,穿梭车驶入提升机,升至目标楼层后继续作业。
3. 货架系统(立体存储载体)
特点:
采用密集式货架设计,层高根据货物尺寸灵活调整;
每层货架对应水平轨道,货架间预留穿梭车通行空间);
货架顶部可集成传感器(如激光防撞、货物检测),辅助穿梭车作业。
二、作业逻辑:多层穿梭的全流程解析
以 “入库作业” 为例,看多层穿梭车如何实现跨层协同:
货物抵达首层:叉车将货物放置于首层出入库站台,WMS 记录货物信息并分配货位(如 “5 楼 B 区 12 号”)。
穿梭车接单:首层待命的穿梭车 A 接收任务,通过水平轨道行驶至站台,叉取货物。
垂直转运:穿梭车 A 驶入提升机,提升机根据目标楼层(5 楼)启动升降)。
高层作业:到达 5 楼后,穿梭车 A 驶出提升机,沿水平轨道行驶至 B 区 12 号货格,精准放置货物后返回待命点。
出库作业则反向执行:穿梭车从高层货格取货→经提升机降至首层→交接给分拣系统。
多层穿梭车通过机械结构、智能控制与高效作业逻辑的深度融合,多层穿梭车系统真正实现了仓储物流的 “空间立体化” 与 “作业无人化”,成为现代智能仓储的核心技术之一。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行业案例或技术参数,可电话联系17751758631!